首页 > J1

《菜根谭》1999-3-1_吉林文史出版社_洪应明

《菜根谭》《菜根谭》1999-3-1_吉林文史出版社_洪应明

《菜根谭》

出版时间:1999-3-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洪应明
页数:218


《菜根谭》内容概要[E]

善用环境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寂寞刺痛心灵的同时,也掘出了生命的泉水。“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谛;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一个被历史忘记的普通人,用他平淡的人生去感悟生活真谛,生成了这部为历史所不能忘却的奇书——《菜根谭》。《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经邦治国的谋略,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菜根谭》中,儒释道融为一体,心学与禅学是其核心。它不是洪应明一人的智慧,也涵盖了洪应明视力所及的前人妙语。它展示的不是某一生活侧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皆在;栽花种草,赏月弹琴,小景可观,这是完整的生活。它所面对的不是某一种人,而是芸芸众生。人们可能地位不同,学历不同,性格不同,但都能从中有所吸取。《菜根谭》是不同人的共同选择。

《菜根谭》作者简介[E]

洪应明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现今江苏金坛人。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中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谭』」以『根谭』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又引用洪应明的话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于氏的解释,增加了这样一层含意,即一个人面对厄运,必须坚定自己的操守,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谭序)则说:「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引月古语「性定菜根香」,说明只有心性澹怕沉静的人,纔能领会其中的旨意。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连「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来,一股《菜根谭》热风行于海内外,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是出于何种原因呢?对此,本文作一简略的分析。
洪应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面走向衰败,这不仅表现在朝纲废弛,吏治黑暗上,整个社会、文化也呈现江河日下之势,这一点从稍前于《菜根谭》问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见一斑。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仕途的风波挫折之后,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意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违心迎合鄙琐的社会风气,于是,表现隐者高逸超脱情怀的作品大量出现,《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代表。
总的来说,《菜根谭》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说,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
其名句(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菜根谭》章节摘录[E]

四十二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铸。【译文】那些贵族有钱有地位,我却有仁义道德,所以君子不被君主丞相所笼络;人一定能战胜自然,志向专一就能使气改变,所以君子也不受造物主的限制。【评点】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贵族子弟像长在高山上,虽然无德无才,但以尺寸的树阴就可以挡住山谷里的栋梁之材。但人的价值是无法被地位所代替的。“公爵过去有,现在有很多,将来也还会有。但贝多芬只有一个。”无数的帝王将相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了,但孔子、孟子却依然矗立在那里,为人们所崇拜。君子不只是人中之杰,也是造化的精灵。有了人,世界就变得天翻地覆了。创造一切,甚至包括上帝的,不是别人,而是人类自己。四十三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译文】修养品德如果不高出别人一步,就像在灰尘里抖衣服,泥水中洗脚,怎么能够超凡脱俗?处世如果不退一步考虑,就像飞蛾投火,公羊角撞篱笆,怎么能够安乐?【评点】道德产生于对私欲的抗拒。只有拨开私欲的浮云,心灵才能享受道德光辉的普照。自私使人短见,它会使你偏离正确的航线,把你引上歧途,也会使你因一时的享乐沾沾自喜,而耽误了千秋功业。没有大志,没有冷静的态度,就无法成就大事。过于执迷物欲只能使自己失去利益,而不可能使你的生活安乐。 注:羝羊触藩:公羊的角被挂在栅栏上,进退两难。四十四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译文】学者要把精力集中到一条路上。如果一面修养道德,一面在乎名声荣誉和事业成功,一定没有真正造诣;读书而感兴趣于吟诗作赋,一定没有深的学问。【评点】名利之心总是比修德之心更有诱惑力,就像野草总是比庄稼更容易生长。你只有清除这些杂念,道德的良田才可能免于荒芜枯萎。吟咏之乐总是要比著书立说更吸引人。但这只是对文学的爱好,不是钻研。任何一种学问,当它仅仅是一种爱好时,总是令你欢欣鼓舞,而一旦成为专业,就免不了有枯燥的、令你厌烦的东西。但前者是感性的,只存在于表面。只有经历了枯燥的严谨治学阶段,你才可能成为一名有专攻的人。P24-25

《菜根谭》编辑推荐[E]

善用环境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寂寞刺痛心灵的同时,也掘出了生命的泉水。"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谛;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一个被历史忘记的普通人,用他平淡的人生去感悟生活真谛,生成了这部为历史所不能忘却的奇书:《国文珍品文库:菜根谭》。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