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色中的生死经》
《气色中的生死经》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重庆
作者:甘健行//杨在纲
页数:343
字数:360000
《气色中的生死经》前言[E]
《气色中的生死经》是对清代医家汪宏所撰《望诊遵经》的当代解读。汪宏,字广庵,清代新安人,以行医为业,平生尤重视诊法,曾谓:“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也。故治病必须知诊,诊病必须遵经。”
原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基础知识、基本原则、人体正常生理的气色表现以及病理状态下的气色主病等,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结合周身部位、四时、五方、气质等因素,阐明气色与病症的关系;下卷列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论述了望眼、口、鼻、唇、齿、耳、眉、须、发、腹、背、手、足等以及望汗、血、痰、
《气色中的生死经》内容概要[E]
迄今为止.中医的精义和灵魂仍然只存在于传统中。中医不只重视养疗之方、调治之法。中医更重视对身体的全息理解。更在乎对“自然”的亲近。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日常行为。中医甚至认为,即使疾病也具有某种健康倾向。 切于常人日用的气色应用经典《望诊遵经》今译今解
从面部气色断病的医家秘法 即使普通人,也能从气色中看出一个人体质的好坏和是否生病,这正是中医诊病的智慧所在。西医诊断大都是损伤性的,要么取血,要么插管,要么依赖放射影像诊断,而中医却能一望便知病在部位和病势好坏,甚至可以确切地断生测死。
知道了四季面色的正常变化,再结合人体表现出的一般症状,即使普通人,也能推断出病在部位。
一些细微的面色变化,也许正是脏腑受病的开始。此时发现,并在起居饮食间稍加留意,便完全可以不治而愈。
人体各部位在面部有相应点。人体各部位受病后,气色在相应点上的变化也最明显。
从体表形态断病的医家常法 人体形态的任何变化都是疾病引起的体表反应,或病在脏腑,或病在经络,都可以准确诊出。
某些部位肿胀,某些部位抽搐;五官当闭不闭,当开不开;手足伸缩异常,其病根常在脏腑。而我们多数人往往误为局部微疾,并不加以重视,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面色结合切脉象断病更准 面色结合症状,再结合寸口脉的脉象,是大医的断病常法,也是中医诊病的妙境所在。
《气色中的生死经》书籍目录[E]
卷上 诊法常以平旦 望色常宜定静 明堂周身部位 明堂六部提纲 明堂图分五脏六腑 面貌分应脏腑 五官分应五脏 五色分应五脏 相气十法提纲 望法阴阳总纲 五色相应提纲 五色主病提纲 部色主病提纲 四时望法相参 四时气色主病 昼夜阴晴相参 五方望法相参 气质望法相参 老少望法相参 居养望法相参 变色望法相参 望色先知平人 色以润泽为本 五色交错合参 五色十法合参 五色六部合参 气色部位合参 气色门户合参 色病宜忌合参 气色声音合参 气色脉象合参 气色病症合参 推广望色大意 主病条目大意 青色主病条目 赤色主病条目 黄色主病条目 白色主病条目 黑色主病条目 上卷附识卷下 目分脏腑部位 眼目形容提纲 眼目气色提纲 睑色望法提纲 面目望法相参 眼目形容条目 眼目气色条目 望舌诊法提纲 诊舌形容条目 诊舌气色条目 诊舌苔垢条目 诊舌津液条目 诊口形容提纲 诊口形容条目 诊唇望法提纲 诊唇形容条目 诊唇气色条目 四白望法提纲 牙齿望法提纲 牙齿望法条目 诊鼻望法提纲 诊鼻形容条目 诊耳望法提纲 眼眉望法提纲 髭须望法提纲 发髲望法提纲 诊头望法提纲 面形分属五脏 面容分属五脏 诊腹望法提纲 诊背望法提纲 诊手望法提纲 诊足望法提纲 毫毛望法提纲 腠理望法提纲 尺肤望法提纲 尺部主病图示 诊皮望法提纲 诊肉望法提纲 络脉望法提纲 络脉主病提纲 诊筋望法提纲 诊骨望法提纲 望骨诊病图表 爪甲望法提纲 诊乳望法提纲 脐府望法提纲 肾囊望法提纲 阴茎望法提纲 诊汗望法提纲 诊血望法提纲 诊痰望法提纲 大便望法提纲 诊溺望法提纲 月经诊法提纲 形体周身部位 身形望法提纲 身容望法提纲 形容望法大纲 行止动静提纲 诊坐望法提纲 诊卧望法提纲 身容四法提纲 意态望法提纲 望诊遵经·文言原本 (241) 中医名词索引
《气色中的生死经》章节摘录[E]
卷上
诊法常以平旦
《黄帝内经》中论述的医理十分神妙,它认为对发病的原因探本求源,应该在清晨。因为这时候时辰中平,邪气与正气都容易显现出来,根据医道规则,就能够分辨真象与假象。有病的人,声音和容貌都会有变化;而无病的人,气色与脉象必然是正常而协调的。《灵枢》和《素问》中的道理,是千秋万代所效法的典范,是医家应该永远遵循的原则。
天还没放亮,人们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自然界的阴阳二气还处于平衡状态,人体的精、气、神也十分清灵,这时观察形体,考察人的体温,最接近正常状态;观察人的气色和动静,其
《气色中的生死经》编辑推荐[E]
汪宏,清代著名医家。以岐黄之术为业,一生尤重诊法。所著《望诊遵经》,是后世医家必读之珍本。
清代大医家唯一传世经典中的诊察之道。
从面部气色断病的医家秘法即使普通人,也能从气色中看出一个人体质的好坏和是否生病,这正是中医诊病的智慧所在。西医诊断大都是损伤性的,要么取血,要么插管。要么依赖放射影像诊断,而中医却能一望便知病在部位和病势好坏,甚至可以确切地断生测死。
知道了四季面色的正常变化,再结合人体表现出一般症状,即使普通人,也能推断出病在部位。
一些细微的面色变化,也许正是肮脏受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