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J1

《缘动力》

《缘动力》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丁捷 著
页数:421


《缘动力》前言[E]

后记
发现缘动力
《缘动力》这部书,说是我这个40岁的人写作了30年,并不夸张。30年前,我预备进入青春期,多梦,容易激动,情窦初开,甚至神经敏感、紧张得一度衰弱;我爱上了读书、音乐、交友、远行,当然还有漂亮女生。青春因不安分而变得丰富极了。得益于对文学的偏执之爱,几年后,我成为那个时代幸运的“韩寒”“郭敬明”,并因早慧而免试上了大学。20年前,关注我个人成长特例的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就希望我这个唇边毛茸茸的光环少年,能为更年轻的弟弟妹妹们,写一本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成长书。我答应了,一答应就是20年,这本书才在今天出生。
20年,累加翘首青春期的前10年,相当于30年写一本书,似乎太过“奥特慢”。但如果《缘动力》在20年前完成,她的书名也许就是《缪斯的流浪》、《少年心思》这样的。肯定文采飞扬,才情横溢。肯定也缺失许多理性的力量。如果再后推10年,在我30岁时完成这部书,理性当然强了。但是,有一种更重要的力量不会在文字中发现和演绎,夹杂在感性与理性间、又超越它们的一种神奇力量,这就是生长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缘动力”。缘动力,是每个人成长的最核心的动力!
多了20年的历练,要喷发的语句,才来自更深的情感推动器。激情没有熄灭,文采依然铺张。我为自己加了一个速,青春的那辆单车,依然奔驰在热血的高速公路上。载着爱、坦诚、磨砺后的睿智,再在键盘上敲打出的这些美文,当然值得你我高看。伴随这本书的脱稿、出版,我的儿子也从小学进入初中,他的变声期,使我恍惚间觉得,自己的变声期犹在眼前,记忆触摸起来还有滚热的体温。真的,这个时候《缘动力》出生,多么美好。我一定要请出版社的朋友帮我守候在印刷车间,从装订线上拿出第一本书。我要把这本带着清新墨香的新书,亲手放进儿子的书包。我希望他能在枯乏的课间,拿出这部书感动一小会儿;我希望他能在入眠前的一刻,通过里面的某段文字,获得一场美妙的会意,从而,多一点才华,多一点良性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进入他的心灵空间。我更希望有机会,亲手把《缘动力》放进更多的书包。那是一种为青春整理爱和责任的感觉,令我心悦神驰。
青春的冲动越是激烈,青春的保鲜期也就越长。人生的青春期长一点该多好啊!我自己也许就在实现这样的梦想。至少直到今天,当对着《缘动力》这面青春的镜子,打量自己的时候,我看到我自己的人生真的不坏。这里面有多少的奥秘呢?!对,首要的是让那些我们每一代人,都厌烦的刻板教条都见鬼去吧,要的就是不同的,不管你是选择自己要走的一段路,还是选择自己要读的一本书!
丁捷
2010年11月1日于南京

《缘动力》内容概要[E]

  《缘动力》是一本可以沉湎的成长励志书。《缘动力》是一个曾经的文学少年,在成熟后与孩子分享的一份人生感悟,凝聚着诗性之美和智性之光。《缘动力》中所展现的阅历的丰富与思想的深度,是作家丁捷的宝贵资源。

《缘动力》作者简介[E]

丁捷

著作常署名晓波,江苏南通人。

是上世纪80至90年代活跃的中国校园作家,

曾被誉为“青春大写手”。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从梦幻世界走向现实社会,

先后在高校、省级机关工作,

在省属大企业集团担任过负责人,

曾援疆任职3年,现工作和定居于南京,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缘动力》是作者走入世俗社会、

历经沧桑后的顿悟,是心灵回归文学的收获,

是献给即将走向现实社会的青春90后的礼物。

《缘动力》书籍目录[E]

第一部分 我的罗马我的缘
 文学刺青——回顾与体味我们的青春
 问路
 含泪的眸子
 同桌的你
 儿子的初恋
 “四条汉子”和“水饺儿的故事”
 冤家
 芬姐
 有极无极的人生
 “小四川”
 钼陵一宿
 阳灯
 斗富农
 月光里的松碓
 琅琊琐记
 快乐的祈愿——怀念郁炳隆先生
 静悄悄的流浪
 ……
第二部分 你的一半你的爱

《缘动力》章节摘录[E]

我小时候体质很弱。身子长,脖子细,路走急了都会喘得接不上气。打量自己浑身上下,除了脑袋比同龄的孩子大一壳,其他没有能亮得出相的地方。作为一个男孩子,我参加男孩女孩都参加的集体游戏,比如追逐一类的,我始终跑在最后而成为别人的俘虏;若是打架,每次必定被小伙伴放倒在地上,有时候被当马骑,饱受“胯下之辱”。我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跟一个姓顾的同学打架,被他轻松地撂倒,从一个土堆子上滚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疼痛了好多天。老师知道后,把那个同学喊到办公室,罚站了两节课。那个同学回到教室后,径直走到我的座位旁,命令我起来,我就乖乖地站起来,眼看着同学从我的屁股底下,抽走我的凳子,砸得稀巴烂。他说,你让我站两节课,我让你站几天。上世纪70年代小学的条件很差,砸坏一件教具,确实要好多天才有可能补上。我就站在座位上,手足无措地掉眼泪。同学中有一个是我要好的小伙伴,上来就跟那个同学打成一团,而我竟然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和勇气爆发出来。我的卑怯就在无数次体力较量的失败中慢慢地养成了。卑怯的孩子必然有些落落寡欢,也就会去找与大多数孩子不同的消遣方式。看书和写字这种极其独立性的细活儿,自然是我首要喜欢的。
我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是父亲手提包里的一本《青春之歌》。10岁的我读这样的长篇很困难,太多的生字词阻挡着我的阅读和理解进度。那时我住在父亲的单位,父亲众多的同事,都成了我的识字老师。父亲说,读书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才能专心,才能沉到书的世界里去。他索性给我买了一本字典,要我自己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新字典被我翻旧了,我也就读完了它。一本厚书的神奇,使我小小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记得那个夏天在南通城北郊的一个小镇,父亲的单位大院的凉榻上,我望着无垠的夜空,挂念着林道静,那个美丽的倔强女人,像哪一颗闪烁的星星,向我眨动清澈的眼睛。这本小说,为我埋下了多情泛想的种子,更是激荡出我内心深处的一种面向未来、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人原来是不一定需要一副健壮的身子骨才勇敢,才可以创造惊天动地,人的一股劲来自身体的深处,来自意志、情感和精神——而这些东西,跟身体的强壮未必有太大的关系。我懵懂的世界里多了神奇的醒悟。一直到现在,我看见那种大眼素衣、性情倔强的女孩,都会隐约产生莫名的敬意,她们在我眼里,都是一种启蒙者的形象。
我最早接触的诗歌是毛泽东诗诃。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小学生,能流利地背出好多首毛泽东诗词,也是一件很光彩的事。为此,我受到了许多表扬,也获得了一些当众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使我朦胧地意识到,我已经轻松地迈过了身体瘦弱的门槛,获得了其他更重要的力量证明自身的价值。父亲乐于让我待在他小小的单位,向他的同事展示我的这种“才华”;班级搞课余活动,老师会请我上台背上一两首。你看,今天已经人到中年的我没能说好普通话,可以想象一下二十几年前,我用家乡土话声情并茂地朗诵表演“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竟然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骄傲资本,是一种怎样乐不可支的情景啊。
小学高年级时,父亲送我到无锡的姑妈家住了几天,路上要乘轮渡过长江。我的老家在长江北,离江边很近,但渡过长江,那却是第一次。看看江水滔滔,如此壮阔,想想毛主席他老人家可以一步跨过长江,我都能看见自己眼睛里的惊异了,我小小心潮也懂得起伏跌宕了。我在姑妈家就写了一首“诗词”,模仿毛泽东诗词的语气和风格,大大地抒发了一通。这首“处女作”的第一读者是我的表哥,他当时已经是无锡北塘中学的一名中学生,正在身体发育,天天热衷于用哑铃练胸肌和修剪自己的小胡须。他大大地夸了我一通,并把这首堆砌了很多成语和排比的东西,拿给姑父,一位我们敬畏的江南工具厂革命工人审阅。工人亲切地摸着我的脑袋说,好啊,中心思想光荣,文才闪闪发光,歌颂大好山河,缅怀伟大舵手,是一篇革命浪漫主义的优秀华章!我记得工人姑父的灵感那一天跟我相约似的多,满口出来的都是革命干部的华丽辞藻。他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诗的评价是发自肺腑的,对又红又专下一代的成长是欣慰的——他特地让姑妈在晚饭中加了一道“红烧肉”,说用毛主席喜欢的菜奖励我,说全家人是跟着我沾光开荤的呢。
……

《缘动力》媒体关注与评论[E]

《缘动力》,一本可以沉湎的成长励志书。
——著名作家 苏童
好的孩子,无不伴随着好的阅读长大。大浪淘沙见真金,《缘动力》是一个曾经的文学少年,在成熟后与孩子分享的一份人生感悟,凝聚着诗性之美和智性之光。
——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 周德藩教授
20多年前,少年丁捷就因青春文学创作的不凡成绩,与诸多成人作家走在了一起。我们结识于《少年文艺》举办的作家笔会上,成为忘年交。他横溢的才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少年心理干预首席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负责人 孙云晓研究员
阅历的丰富与思想的深度,是作家丁捷的宝贵资源。《缘动力》让我看到了丁捷向新一代奉献这种资源的慷慨。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 范小青
天生的才情,天真的个性,使丁捷和他的文字流溢着不凡的艺术气质。
——英国皇家雕塑艺术奖获得者、中国雕塑院院长 吴为山教授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