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J1

《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2012-3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曹石珠

《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2012-3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曹石珠

《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曹石珠
页数:198
字数:236000


《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内容概要[E]

字谜是“万谜之源”,字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字谜是独特的语言现象,字谜也有独特的修辞问题。曹石珠所著的《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是作者在大量搜集字谜、并对字谜作过一些修辞学探索之后逐步完成的。《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涉及到字谜修辞学的内容问题,但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描述,而是从具体而丰富的语言事实出发,在深入探索、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字谜的叙述框架。本书具备创新性,为从事语言学、修辞学研究的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适合一般读者尤其是对字谜、猜谜饱有兴趣的读者学习阅读。

《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作者简介[E]

曹石珠,男,1954年12月生,湖南永兴人。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进修于北京大学。2000年晋升为教授。湘南学院院长、教授。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汉语文字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理事。湖南省语言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独著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学术专著《形貌修辞学》、《形貌修辞研究》、《汉字修辞学》、《汉字修辞研究》,创建了两个分支学科——形貌修辞学、汉字修辞学,形貌修辞研究成果载入20世纪中国修辞学史,被认为“填补了空白”,《汉字修辞学》被高校文科教材引用。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级奖励,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主编高校教材《汉字修辞学教程》。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著有散文集《办公室里的小树》、《印象世纪》。

《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书籍目录[E]

绪论
第一章 字谜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字谜

一 字谜由三个要素构成

二 字谜与非字谜的区别

第二节 字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一 字谜是一种语言现象

二 字谜是非同一般的语言现象

第三节 字谜属于文艺语体

一 字谜的语体要素

二 字谜的语体特征
第二章 字谜的特点

第一节 字谜谜面的特点

一 巧用成句

二 巧用成语

三 不同的谜面表述同一个谜底汉字

四 谜面短小

第二节 字谜谜底的特点

一 单字谜底和多字谜底

二 不表意的谜底和表意的谜底

三 结语

第三节 字谜的思维特点

一 汉字是字谜思维的重要工具

二 汉字形体的离合、增损是字谜思维的重要方法

三 超常的思维方式是字谜的独特个性

第四节 字谜的修辞特点

一 字谜修辞主要以字形为修辞利用的材料

二 字谜修辞广泛地运用汉字修辞
第三章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方式

第一节 拆字

一 什么是拆字

二 拆字的特点

三 拆字的类型

四 拆字的功能

第二节 并字

一 什么是并字

二 并字的特点

三 并字的功能

第三节 减笔

一 什么是减笔

二 减笔的特点

三 减笔的类型

四 减笔的功能

第四节 增笔

一 什么是增笔

二 增笔的特点

三 增笔的类型

四 增笔的功能
第四章 字谜中汉字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借助减笔的拆字

一 什么是借助减笔的拆字

二 借助减笔的拆字的类型

三 借助减笔的拆字的特点

第二节 异类辞格的连用

一 减笔与增笔连用及其特点

二 拆字与减笔连用及其特点

第三节 同类辞格的连用

一 同类辞格连用的三种类型

二 同类辞格连用的特点
第五章 字谜中汉字修辞与非汉字修辞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借助比喻的拆字

一 什么是借助比喻的拆字

二 借助比喻的拆字的特点

第二节 借助描写的拆字

一 什么是借助描写的拆字

二 借助描写的拆字的特点

第三节 借助会意的拆字

一 什么是借助会意的拆字

二 借助会意的拆字的类型

三 借助会意的拆字的特点

第四节 借助比喻和减笔的拆字

一 什么是借助比喻和减笔的拆字

二 借助比喻和减笔的拆字的特点

第五节 借助非汉字修辞的减笔

一 借助会意的减笔

二 借助比喻的减笔

第六节 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

一 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的类型

二 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的特点

第七节 借助方位法的汉字修辞

一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二 借助方位法的减笔

三 借助方位法和减笔的拆字
第六章 字谜的类型和解谜的方法

第一节 字谜的类型

一 字谜的分类标准

二 字谜的五种主要类型

第二节 解谜的方法

一 找出谜底的方法

二 表述谜底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章节摘录[E]

这是曹操选女婿时用来测试丁仪才学的字谜。第一句中的“两柄锤”用以比喻笔画“两点”,将“士”颠倒为“干”、“干”与“两点”组合,是谜底“平”,“平”又是被拆分的汉字。利用谐音,将“筋”转化为“巾”,“尚”与“巾”组合,得谜底“常”,“常”也是被拆分的汉字。合起来,这则字谜的谜底为“平常”。“平常”也是被拆分的汉字。观察例(29),作为既是被拆分的汉字,又是谜底的“平常”二字,在谜面第三句中直接出现了。
应该说,这是将被拆分的汉字直接出现在谜面中的成功例证,讨论这个例证,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其一,被拆分的汉字在谜面中出现是有条件的。在例(29)中,第一句谜面是描写被拆分的汉字“平”的,第二句谜面是描写被拆分的汉字“常”的。在这两句描写被拆分汉字的谜面中,没有出现被拆分的汉字。而例(29)中的第三句、第四句已与被拆分的汉字“平常”在字形的描写方面没有什么关系了,它们的作用主要在于构成四句歌谣,增加这则字谜的艺术性。而被拆分的汉字“平常”出现在第三句中,未出现在描写“平常”这两个汉字的第一、第二句中,这说明被拆分的汉字出现在谜面中是有条件的,即可以出现在不描述被拆分汉字的谜面中,不能出现在描述被拆分汉字的谜面中。其二,体现了曹操超越常规的创作艺术。按常理,被拆分的汉字一般不能在谜面中出现,而曹操却打破常规,故意在第三句中出现被拆分的汉字,并且是非常自然地出现,这无疑体现了曹操高超的制谜艺术。要知道,曹操出此谜的目的在于测试丁仪是否真有才学,意在选一个有才学的女婿,因此他的本意肯定是想把字谜出得越难越好,决不会有意出现被拆分的汉字来提示被测试者。在不描述谜底汉字的第三句出现被拆分的“平常”二字,看似平淡无奇,同时还有一种将猜谜者引入歧途的功能——使猜谜者根据一般规律将谜面中的“平常”二字排除在外,而去冥思苦想地猜别的谜底汉字。曹操创作此谜的苦心,由此可见。
拆字谜中被拆分的汉字就是谜底,因此被拆分的汉字一般不会出现在谜面中,这是绝大多数拆字谜的共同特点。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打破常规,将被拆分的汉字有条件地出现在谜面中。
(五)拆字对汉字形体的拆分不拘“六书”
拆字是对汉字形体进行拆分,这就与“六书”有了联系。据我们研究,字谜中的拆字在拆分汉字形体时具有不拘“六书”的特点,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完全不考虑“六书”的要求,而是根据谜面在表达上的需要随意地拆分汉字的形体。
……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