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J1

《现代儿科临床护理》2004-6_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_陈丽萍

《现代儿科临床护理》《现代儿科临床护理》2004-6_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_陈丽萍

《现代儿科临床护理》

出版时间:2004-6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丽萍 编
页数:494
字数:338000


《现代儿科临床护理》内容概要[E]

本书分26章阐述了儿科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反映了现代护理理念,介绍了专科护理标准,体现了儿科护理特色,实为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现代儿科临床护理》书籍目录[E]

第一章 小儿内科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二章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三章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四章 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五章 泌尿内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六章 血液内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七章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八章 新生儿内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九章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章 传染性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一章 结缔组织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二章 心理情绪行为异常和精神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三章 小儿外科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四章 颅脑外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五章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六章 腹部外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七章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八章 骨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十九章 整形外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二十章 新生儿外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二十一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二十二章 眼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二十三章 皮肤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二十四章 口腔科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二十五章 手术中患儿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二十六章 ICU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现代儿科临床护理》章节摘录[E]

(七)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年幼不能或不会有效咳嗽、机体无力或疲乏、咳嗽反应消失或障碍、痰多或黏稠不易咳出有关。
[预期目标]
1.痰液能及时清除,呼吸平稳。
2.学会有效咳嗽。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温18-22℃,相对湿度55%~65%。
2.必要时给患儿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CPT)和吸痰。
3.指导患儿有效咳嗽,咳嗽后充分休息。
4.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
5.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为宜,避免进食产气多的食物及饮料。6.遵医嘱使用祛痰剂。7.必要时留取痰标本。8.备齐机械通气用物,随时准备机械通气。(八)口腔黏膜改变与不能进食、口腔卫生不良、抵抗力下降、呼吸模式改变、药物因素有关。
[预期目标]
1.口腔黏膜受损得到改善。
2.口腔黏膜完整、清洁、无异味。
3.进食有力。
[护理措施]
1.注意口腔黏膜状况,观察有无溃疡及感染。
2.加强口腔护理:
(1)禁食患儿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每日两次。
(2)婴儿每次喂奶后哺以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
(3)鹅口疮患儿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或酮康唑溶液清洁口腔。
(4)口唇皲裂患儿,局部涂消毒石蜡油。
(5)口腔溃疡患儿,局部涂碘甘油。
3.奶具、餐具应清洁消毒,专人专用。
4.加强营养:进食少渣、易吞咽、营养丰富的饮食。急性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鼓励使用吸管。5.合理应用抗生素。(九)皮肤完整性受损/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大小便刺激、营养不良(消瘦)、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疾病、过敏或感染而致皮肤受损有关。
[预期目标]
1.皮肤损害面积缩小,程度减轻。
2.皮肤完整、干爽。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在18~22~C,湿度55%~65%。
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衣物柔软。
3.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必要时为患儿戴上手套。
4.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浴1~2次,夏季酌情增加至每日2~3次。
5.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如乳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6.评估皮肤受损的面积、程度或引起皮肤受损的危害因素。
7.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
8.长期卧床患儿在骨突出部位垫以气圈、棉垫,每2h翻身1次,水肿部位避免受压,阴囊水肿时用托带托起。
9.大小便失禁患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爽,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后涂上润肤油,必要时插尿管或使用其他尿液外收集器。
10.凝血机制障碍患儿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碰撞。
11.皮肤有破损或溃疡时遵医嘱换药和抗感染治疗。
12.为患儿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13.眼睛不能闭合者盖以凡士林纱条或涂眼药膏。
14.因过敏因素所致皮肤受损,应避免再次接触过敏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