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J1

《恭无不克》2004-1_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_曹源

《恭无不克》《恭无不克》2004-1_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_曹源

《恭无不克》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作者:曹源
页数:326
字数:228000


《恭无不克》内容概要[E]

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条小船,恭之美德就是脉脉的流水,浮起小船,把小船送往远方。

少年时具备良好之恭德,能够尊重长辈,礼让小伙伴。

求学时具备良好之恭德,能够恭敬师长,谦虚好学,虚怀若谷,从而学富五车。

对别人的恭,能换来别人的敬。

而且是一种无价的敬业精神。

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可谓恭之至极;诸葛亮的回报是敬,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

萧何日下追韩信,被人们认为是追回了汉朝二百余年的江山。

具备良好恭德修养的谦谦君子,其接人持物的言行举止,必然符合礼之规范要求。

孔夫子对“周礼”情有独钟。

他老人家经常到周王室参观。

某日,孔子到了周三室供奉太祖后稷的宗庙中,走到庙堂的台阶边。

孔夫子的目光变得凝重起来。

台阶上置有一个铜铸之人,那铜人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还有强壮的身躯。

面对铜人,孔夫子肃然起敬了。

因为那铜人的嘴被封了三层!

强调的是恭懂于言。

这当然只是恭德的一个侧面,却足以令孔夫子这位“万世师表”肃然起敬。

恭之美德,非常重要。

简直可以说恭无不克!

《恭无不克》书籍目录[E]

前言 第一章 恭与礼
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传统道德是恭。只要与人交往,都会涉及恭,因为恭与“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礼规范了恭。一般而言,诸多礼仪礼节能够代代传承,保留至今,说明了礼仪礼节存在的合理性。古代中国人甚至认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人讲礼,动物不懂礼。
培养恭之美德,在人际交往中懂得礼讲礼,非常重要。成年人如此,对子女的教育尤其如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章 恭与敬
姜子牙就是姜太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学问大极了。然而,姜子牙如果没有遇上周文王,也只能怀才不遇,报憾终生。你知道姜子牙的才华是怎样被周文王发现的吗?
与刘邦相比,在恭和敬这类问题上,刘氏的后代子孙表现很好,刘备“三顾茅庐”的美德流传至今,一直成为恭之德行的典范表现。 第三章 恭与谦、让
毛泽东指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至理名言。谦虚是一种美德,很难想像,一个不具备基本恭之品行的人能够谦虚。
朱熹是大理学家,不是数学家,但是会做加法。他经过计算指出,无论是谁,一辈子给人让路,加起来也不过“百步”。 第四章 恭敬师长 第五章 恭与言、行 第六章 恭为今用 第七章 礼仪漫谈(上) 第八章 礼仪漫谈(下) 后记

《恭无不克》媒体关注与评论[E]

书评日常生活中,只要与人交往,都会涉及到恭。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我们每日每时的言行举止,无不与恭有关。并且,从这些待人接物的表象深入进去,恭与“礼”、“让”、“敬”、“谦”等联系紧密,水乳交融,将其融会贯通,足以恭无不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传统道德是一座无价的金矿。 本丛书在创作表现手法上坚持面向大众,力求通俗实用,以扼要阐释优秀传统道德的丰富内涵为纲,夹叙夹议,缀入可读性非常强的事例诗文,使读者于休闲阅读中领略优秀传统道德的精髓,掌握处世立身的基本要领,汲取古今成就事业者的经验,有助于个人、家庭的自我道德修养培育,也可作为单位、企业进行职工道德培训教育的辅导读物。


  • 暂无相关文章